金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金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金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汪龙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奋进,五年发展跨上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金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的发展,为“十一五”目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金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金安迈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 这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总量和人均实现双翻番,分别达到104亿元和12149元,年均分别增长13.5%、13.8%。财政收入(全口径)由2.87亿元增至6.83亿元,年均增长24.22%。工业主导地位显现,三次产业结构由25.9:33.3:40.8调整为19.2:46.2:34.6。工业总产值由17.07亿元增至115亿元、年均增长40%。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连年增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4家,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5.7亿元增至54亿元,年均增长17.5%。旅游业迅速崛起,建成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 这五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年均增长51%。合武铁路、合六叶高速公路金安段建成通车,建成县、乡道路172公里、“村村通”公路950公里。金安开发区、城北工业园等园区平台迅速形成。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35亿元,城镇化率由39%提高到52%。三十铺镇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毛坦厂镇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2个新农村示范村和9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累计投入3.72亿元,新建农民住宅30万平方米。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36%,获全省绿化模范县区称号,有3个乡镇、27个村获省生态乡镇、村命名。 这五年,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体制、工商系统市场管办分离改革。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到位境内资金162亿元、年均增长50%,利用外资69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由1111万美元增至6150万美元,年均增长15%。全民创业行动充满活力,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5.7亿元。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9.6万平方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六安锣鼓书和翁墩剪纸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升位晋类。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59元增至1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68元增至5420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城镇就业18490人。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净增5.38万人次,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新建敬老院3.17万平方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10.8%提高到36.5%。减少贫困人口45500人。 这五年,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平安金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和谐社区示范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五五”普法通过验收,“六五”普法扎实推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建立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网络问政”活动,区政府网站被评为省、市“优秀政府网站”。坚持信访接待日制度,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和问责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自我加压,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加快、后劲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一是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各类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1亿元,征地6000亩,拆迁房屋2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6万平方米,建设道路48公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共引进项目256个,合同引资240.55亿元,实际到位境内资金66.14亿元、同比增长63.5%,利用境外资金2630万美元、同比增长55.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入库省“861”项目25个、总投资88.2亿元,完成投资10.95亿元,增长2.7倍。99个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6亿元,同比增长78.4%。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目标任务基本实现,装备制造、轻纺服装等五个产业园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迅速推进,锦兴合成革、酷豆丁儿童用品、龙腾汽车科技、天成新型建材、明牛服饰和皖通管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30%。24个超亿元企业实现产值101.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8%。三是农业农村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49.2万吨,生猪饲养量60.07万头,家禽饲养量1422.7万只,水产品产量2.25万吨,蔬菜产量26.2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10.3%。新增流转土地3.1万亩。木南示范区成功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凤凰、九十铺农业示范园,皖农鹅业、九棵松、丰乐源等农业特色园区初具规模,示范带动能力增强。四是旅游三产提档升级。圆满完成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的目标任务。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投入8.1亿元,大别山石窟、皖西大裂谷、悠然南山度假区创4A景区接受了国家级评审,昭庆寺创3A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全年接待游客2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五是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征迁项目51个,征地2370亩,搬迁1489户、拆迁房屋30万平方米,实施安置房、廉租房建设任务9项,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33项城区“创园”任务。312国道升级改造金安段征迁工作基本完成,六东路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启动小集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投入小集镇建设资金13.3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80个。六是民生改善成果显著。各项民生工程共投入6.17亿元,其中区级配套7998万元。发放各项涉农补贴3.73亿元,发放社保待遇2.8亿元,发放低保金7469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1288万元。扩建乡镇敬老院9所,新增床位400张。救助重度残疾人5440人。减少贫困人口10612人。开工建设区级保障房4.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2100户。七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2003万元,完成41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高考本科达线率达64.93%。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98.9%,兑付补偿金1.18亿元。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4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43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群众健身和竞技体育同步发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物价、档案、地方志、拥军优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妇幼和社会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光辉历程充满艰辛。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群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委员,以及关心、支持金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区经济总量不大,增速不快;工业支柱不强,农业基础较弱,小集镇建设滞后;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制约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奋力赶超,推进跨越发展新征程 今后五年,金安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推动转型的加速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我们迎来了皖江示范区建设、合肥经济圈建设、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奋力赶超,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人均水平全省居中靠前目标,在建设实力六安、活力六安、魅力六安、和谐六安、幸福六安的生动实践中奋勇争先,全面开创金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三届二次会议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开放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六个翻番”“两个突破”,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以上,达到33000元,年均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境内资金累计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牢牢把握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围绕“一轴两翼三区六个增长极”的空间布局,打造金安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南山新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毛坦厂古镇名校特色区和市区共建集中示范园区等六个重要经济增长极,规划建设合六南通道产业集聚区。立足优势产业,着力招大引强,重点承接机械制造、轻纺服装、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建立一批产业基地。重点培育装备制造、轻纺服装两个百亿元产业,打造节能电机、汽车零部件、大麻精纺、新型材料等10个专业产业园,确保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突破5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30亿元以上企业1家。通过五年的努力,将金安建成皖西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皖江城市带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第二,着力加快转型发展。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重要招商引资方向,积极与长三角和合肥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接,大力引进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投资项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筹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高科技企业。到2016年,新兴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轻纺服装和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业大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粮食、茶叶、油茶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省市级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红、绿、古、特”优势,提升壮大旅游业,创建一批优秀旅游乡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三十铺、城北两个现代物流园区等10个专业大市场。推进集约节约发展,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第三,着力推进城乡统筹。抓住工业化城镇化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契机,加速推进城镇化。围绕打造中部生态名城,配合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加速东部新城区、城北工业园区和南山新区建设。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张店等5个中心镇、双河等3个特色镇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加强集镇管理,提升集镇品位,力争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进一步完善区内交通网络,新改建农村公路530公里以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00个以上。提高农村环境治理和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第四,着力加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公民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重信守诺优良传统,加快建设“信用金安”。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毛坦厂镇的保护和开发。弘扬皋陶文化、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特色,着力实施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工作格局。 第五,着力促进社会和谐。顺应全体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健全完善民生工程保障、监督与量化考评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公共就业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水平,切实强化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三、乘势而上,开创今年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示范区建设“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下降2%。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夯实平台,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紧紧围绕“一轴两翼三区六个增长极”的空间布局,继续拓展承接平台。全区各类园区建设总投入20亿元以上,新增建成区10平方公里以上。金安经济开发区实施金安大道、凤凰北路等7条18公里主干道建设,拆迁房屋12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2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城北工业园建设正阳路、新北二路等3条15公里园区道路,拆迁房屋1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0万平方米;南山新区、中店片区、望城片区同步发力,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木南示范区启动建设3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区;加快毛坦厂古镇名校特色区教育旅游基础建设,提升发展品位。双河、孙岗等乡镇工业园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接能力。 强化要素保障。紧密配合市相关部门实施好312国道金安段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服务好合六南通道、济祁高速金安段建设;完成六东路升级改造工程,改善与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无缝对接的交通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在区内增设金融网点,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优化金融生态,努力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土地复垦、建设用地增减挂和重大项目独立选址用地工作力度,力争解决项目用地3000亩以上。加快金安开发区等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汉王变”等一批重要节点供电站所建设进度。要建立举区而为全力支持平台建设的工作机制,为园区征迁安置、融资用地、各项建设快速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大投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增强责任意识。招商引资是我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增加投入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引擎,是推动金安跨越发展的主战略和生命线。项目工作是扩大投入的主要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投入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实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修订考核认定办法和奖惩措施,加强过程督查调度,营造大招商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提高招商成效。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客商,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产业招商,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材料、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引进牵动力强的项目。注重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和引凤还巢。要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千方百计在招大商、招好商上求实效,在工业大项目上求实效。确保全年到位内资、外资分别增长30%、25%。 狠抓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花大气力抓好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围绕基础建设、社会管理、事业发展、产业园建设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谋划一批较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创新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工作目标考评,把项目争取数、资金到位率、建设进度和实际成效作为乡镇街、区直部门发展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重点项目调度制度,坚持项目推进“四个一”制度,实行区级领导、联系部门和属地乡镇街联合服务。计划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7个,续建项目42个,总投资23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7亿元。 (三)扩量增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做大工业总量。实施好工业大提升三年行动第二年计划。加快十大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抓好15个亿元以上投入的工业骨干项目,促进江淮电机产业园、康盛新材料一期、凯旋大麻三期、登克尔纺织产业园、保威特梭成套设备、维麦科斯重型机械、威玛重工迁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规模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30家以上。 推进转型升级。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新增省名牌产品3个以上,申报省级科技创新项目6个以上,新产品、新技术20个以上,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5项,实施节能技改4项。落实节能减排攻坚措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完成。 提高帮扶水平。健全完善帮扶企业机制,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建设、服务工作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土地和供电难题。继续清理收费项目,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和回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加强企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四)强基固本,推进“三农”工作上台阶 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粮食“双超十亿”工程、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畜禽、水产、油茶、蚕桑、茶叶、蔬菜生产,实现粮食总产10亿斤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油、茶叶、油茶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争取新入驻企业2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个,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以上。培育本地农产品知名品牌,争创省、市级名特优农产品2个。 加快新农村建设。充分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组织实施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和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力度,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确保集镇供水和农村人饮水安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继续抓好9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和2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万平方米。加快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新增造林面积1.8万亩。新建沼气池2000口。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规模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次,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持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巩固完善“三资”代理、阳光村务工程。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五)提升品位,奋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服务中心城市建设。我区今年将承担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等17项市重点工程征迁任务,完成征地4500亩,拆迁120万平方米。区本级安排东部新城、城北工业园、合六南通道等重点工程征迁项目,完成征地14600亩,拆迁32万平方米。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区直部门、乡街社区(村)干部包保项目推进制度,认真贯彻新条例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房屋征收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决完成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征迁任务,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加快集镇建设。今年是小集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年度小集镇建设任务。以三十铺镇为核心,加快金安开发区、市集中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六安东部新城基本框架。加快城北工业园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城市副中心雏形。中心镇、特色镇和乡镇政府驻地集镇要增强经营城镇理念,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配套功能。积极推进城镇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向城镇集中,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年小集镇建设投入25亿元。 强化城镇管理。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整合执法资源,积极开展小城镇市容环境“五乱”整治和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乡镇规划区和312国道、六寿路、六舒路、杨桃路、合六南通道沿线重点区域内的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坚决遏制无序建房、乱占滥用耕地现象。强化土地管理,加强集约节约用地。加强砂石、非煤矿山资源的管护,提高农村环境综合管理水平。 (六)繁荣三产,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提升旅游业。扎实推进新一轮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年度旅游建设项目,加快中国·兰溪古镇、大别山石窟景区二期重点工程建设。巩固东石笋、悠然南山、大别山石窟、大裂谷4个景区创建成果,完善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游客参与性、娱乐性项目建设,筹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区域内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加强旅游营销工作,开发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实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壮大旅游产业体系,继续推进旅游创建工作,大华山风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争创一批星级农家乐、旅游宾馆和优秀旅游乡镇。 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咨询策划、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十铺、城北两个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东方汽车城、浙东商贸城、金利国际城、皖江冷链物流园、轻纺城、数码城、红旗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繁荣消费市场。发挥主城区和城郊优势,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提高覆盖带动能力。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拓宽消费领域,大力培育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养老、家政等消费热点。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市场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8%。 (七)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作用。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加快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支持金安黄梅演艺公司健康发展。支持鼓励文艺创作,引导规范网吧、动漫、演出娱乐等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加强疾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率。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做好体育、统计、档案、地方志、工会、共青团、老龄妇幼、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八)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实施好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推进制度创新,严格执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工作的全面落实。加强对已建民生工程的运行管护,确保发挥应有效益。 大力促进就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劳动力供需衔接。积极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失地农民和残疾人就业,支持农民回乡创业,重点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好社保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完善城乡低保,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和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做好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工作。新扩建农村敬老院7所,新增五保供养300人。筹建金安老年公寓,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 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部位安全监管。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健全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强化矛盾排查调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重视基层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继续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完成既定任务,实现宏伟目标,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需要政府自身积极作为。我们必须依靠群众,同心同德,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水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继续开展“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千人评”活动,严格运用评议结果。深入开展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重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使政府真正成为发展环境的创造者、社会公平的保障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奋发进取,着力改进作风。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大力发扬高效快捷、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杜绝不作为,摒弃慢作为,惩治乱作为,确保政令畅通。坚持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扎实开展“三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 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行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表彰、庆典活动。政府系统每一位公务员都要勤勉敬业、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全区上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施政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金安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让我们在中共金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金安而努力奋斗! |